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00篇
  免费   4058篇
  国内免费   643篇
电工技术   1843篇
综合类   1805篇
化学工业   930篇
金属工艺   893篇
机械仪表   902篇
建筑科学   1166篇
矿业工程   1357篇
能源动力   201篇
轻工业   773篇
水利工程   628篇
石油天然气   896篇
武器工业   158篇
无线电   1074篇
一般工业技术   728篇
冶金工业   422篇
原子能技术   130篇
自动化技术   1495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521篇
  2022年   1098篇
  2021年   1088篇
  2020年   861篇
  2019年   485篇
  2018年   356篇
  2017年   238篇
  2016年   385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384篇
  2013年   383篇
  2012年   318篇
  2011年   367篇
  2010年   364篇
  2009年   445篇
  2008年   411篇
  2007年   511篇
  2006年   645篇
  2005年   652篇
  2004年   567篇
  2003年   445篇
  2002年   316篇
  2001年   585篇
  2000年   607篇
  1999年   521篇
  1998年   285篇
  1997年   266篇
  1996年   261篇
  1995年   230篇
  1994年   219篇
  1993年   196篇
  1992年   173篇
  1991年   147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136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57篇
  1984年   47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44篇
  1981年   33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14篇
  1976年   7篇
  196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选取晋城矿区典型3号无烟煤试样,在实验室进行单轴加载条件下的电阻率测试实验,并开展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不含水断层现场试验,研究了不含水断层的视电阻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煤样加载全过程,经过压密阶段、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峰值后破裂阶段、残余变形阶段5个阶段;煤样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由低到高再到低的特征,煤样电阻率曲线表现为由高到低再到高的特征;加载过程中,压密阶段、弹性变形阶段应力越大电阻率越小,应力为影响电阻率变化的主控因素;塑性变形阶段,电阻率先减小后增大,应力和裂隙共同影响电阻率变化,由应力为主要因素逐渐转变到裂隙为主要因素;峰值后破裂阶段和残余变形阶段电阻率急速增大,裂隙为影响电阻率变化的主控因素;通过瞬变电磁法探测不含水断层试验,发现不含水断层导致视电阻率明显升高,表明裂隙为影响断层视电阻率单一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2.
为提高摩擦副之间的摩擦学性能,润滑油添加剂、低摩擦表面以及表面微织构等作为改善表面摩擦学性能的手段已得到国内外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表面微织构复合固体润滑材料技术作为一种集成了已有各种减摩手段优点的复合技术开始被研究。 文中综述了表面微织构与固体润滑材料复合的物理和化学方法;评述了表面微织构几何形状、参数和固体润滑材料种类对复合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表面微织构复合固体润滑材料的减摩机制;最后指出了该复合技术目前尚待解决的问题,并对该技术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实际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3.
64.
严雅静  顾水杰  于祥  周昀  赵康 《金属矿山》2019,48(11):20-26
金属矿山地下围岩的稳定程度是矿山开采设计、安全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围岩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且该类因素多具有不确定性、非线性和隐蔽性,无法进行定量表征,因此,给围岩稳定性评价带来了挑战。为对江西省某地下钽铌矿山围岩稳定性进行客观、准确评价,结合未确知测度理论的优点,构建了该矿山417 m中段围岩稳定性评价的综合模型。采用差异系数法对G_1法和熵值法计算出的主观、客观权值进行优化组合,确定评价对象的多指标综合未确知测度;结合矿山实际情况,考虑各影响因素,筛选出以岩石质量指标RQD、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岩体完整性系数、地应力、隙壁状态和地下水状况6项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最后基于最小未确知测度距离判别准则,对该矿417 m中段围岩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得出该中段围岩的稳定性等级为III级(基本稳定)的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该矿山后续开采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65.
X 射线照相技术是检测船舶对接焊缝内部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进行射线照相检测时,底片一侧多次发现有 白色影像出现。产生白色影像的主要原因是暗袋摆放位置偏离射线机窗口中心。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确保暗袋中心对准 射线机窗口中心后再次拍摄,底片上无白色影像出现,解决了底片一侧出现白色影像的问题,为船舶对接焊缝 X 射线照 相检测操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6.
云岳  代欢  张育培  尚学群  李战怀 《软件学报》2022,33(12):4590-4615
近年来,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引发了学习理念和方式的深刻变革.在这种大背景下,在线学习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为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从而得到了蓬勃发展.然而,在线学习中师生时间、空间分离的特征,导致教师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在线学习中教学质量的提升.面对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及海量学习资源,如何迅速完成学习目标、降低学习成本、合理分配学习资源等问题成为限制个人和时代发展的重大问题.然而,传统的“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获取知识的需求了,需要一个更高效、更科学的个性化教育模式,以帮助学习者以最小的学习成本最大限度地完成学习目标.基于以上背景,如何自动高效识别学习者特征,高效地组织和分配学习资源,为每一位学习者规划个性化路径,成为面向个体的精准化教育资源匹配机制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系统地综述并分析了当前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的研究现状,并从多学科领域的角度分析了对于同一问题的不同研究思路,同时也归纳总结了当前研究中最为主流的核心推荐算法.最后,强调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7.
钱虹    王建棋  徐邦智  苏玉军 《热力发电》2022,51(6):82-88
提出一种基于管道状态数据的分析方法,可得到管道劣化趋势,有助于预防管道劣化引起的泄漏。具体方法是通过融合主观专家经验层次分析法和客观大数据分析熵权法的优点,定量地构建一回路管道的改进马氏距离健康度模型,进而应用融合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组合预测模型,对一回路管道未来的劣化泄漏情况做出趋势分析和预判。仿真结果表明,构建的健康度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出一回路管道的真实健康状态;组合 预测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一回路管道劣化泄漏的趋势,为保障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 参考。  相似文献   
68.
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状态预测是维护工业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智能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状态预测方法。该方法根据工业循环冷却水水质特征,使用工业循环水在线仪表采集pH值、碱度、硬度、氯离子等实时数据,设计了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框架,在每层网络中加入Dropout层,以避免神经网络训练过拟合。利用某电厂的实际水质测量数据对该方法进行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预测结果准确率可达94%,且泛化能力良好,优于现有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69.
杨冠军  张瑞云    卢成壮  王鹏杰  王金意  黄华  王菊 《热力发电》2022,51(11):115-120
因为水基电解质隔膜流延法制备具有高效、低成本、低污染等优点,故提出了一种以流延机制备电解质隔膜工艺过程,主要针对以α-LiAlO2为粉料,蒸馏水和聚乙烯醇(PVA)的混合溶液为黏结剂,通过流延机流延制备大面积高强度环保型的水基电解质隔膜,并对隔膜和电池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水基隔膜平均孔径为0.217 μm,孔隙率为61.63%,通过组装1.5 kW电堆进行实验验证,0.7 V恒电压下放电最大功率在1.718 kW,比设定值1.5 kW超过13%,功率稳定输出在1.5 kW运行超过了900 h。该研究为后期大功率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0.
喷射式有机闪蒸循环(喷射式OFC)可与中低温热源进行有效匹配,且能够避免传统有机闪蒸循环中低压节流阀的?损。为探明喷射式OFC系统的?损情况,构建了100~200 ℃地热水驱动的喷射式有机闪蒸循环?分析模型,选取R601、R600a、R123、R1234ze和R1234yf作为循环工质,分析了系统吸热过程?损、内部?效率、外部?效率以及各部件?损占比随地热水进口温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临界温度越高的工质,所对应的系统内部?效率越高;且工质存在一个特征温度,当地热水进口温度等于工质特征温度时,系统吸热过程?损最小;系统内部以及外部?效率最大;此外,冷凝器?损占比为23.0%~28.7%,是系统中?损占比最大的部件,因此降低冷凝器?损是提高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